喺入正題之前,我要唔嫌口臭再講一次:
唔係人人都適合創業。唔好因為傳媒報導、學校推薦,又或者係覺得「搞 start-up 好型」就狗衝去做。喺你落決定前,不妨徵詢各方友好嘅意見(但不包括你阿媽同埋你女友),否則你好可能唔只輸錢,仲會輸「人生」。
香港 start-up 界有個好奇怪嘅現象:大家好鼓勵年青人一畢業就去創業,一大堆創業支援基金呀 co-working space 呀創業懶人包呀等等等等。大家好似覺得:後生仔趁無乜包伏,去闖下啦。而其實潛台詞就係:要輸就趁後生,試完一次,唔得,就好返去打工喇。
你覺得我抹黑?
兩個由政府帶頭(記住唔係「牽頭」)嘅創業支援計劃:「數碼港培育計劃」以及科學園「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」都有一個申請條件:曾經申請成功嘅人(係人,唔係公司)係唔可以再申請。
補充:
雖然數碼港科學園呢兩個計劃互為競爭對手(大家鬥搶「客」),但喺申請程序呢部份又相當咁互通。你申請(成功)過數碼港就唔可以申請科學園,反之亦然。
當然大家可以理解為「唔希望有部份人藉一而再申請呢啲基金呃錢」,但兩個「創業支援」計劃有幾多實際嘅金錢利益呢?基本上係無,因為全部都係實報實銷,你要先洗錢,然後先至「有機會」攞返錢。
我唔知大家有無留意,不論係本地定係海外,好多成功嘅創業家都唔係第一次就掂,連Bloomberg都係咁講。而實際上,好多投資者對於 start-up founder 曾經失敗過反而係「加分」位。
我再舉兩個本地例子:
GoGoVan:
你以為一班後生仔搞貨 Van 生意一炮過成功?溫下書啦,每次訪問佢哋都有講係因為本來嘅飯盒生意失敗先有「用手機 App 叫車,免 call 台」嘅諗法。
Green Tomato:
本地手機 App 開發商龍頭。但你知唔知同一班人,以前有一間好成功嘅公司叫 Imoeba,然後執咗?
所以我好奇怪點解數碼港科學園只願意支持「首次創業」嘅人,而希望佢哋第一次就成功。政治啲講,可能真係「土地問題」,因為「創業」其實可能就係另一個「副學士」,等你班廢青虛耗幾年光陰,唔好搞咁多無謂嘢。
但就算唔講呢啲(半)官方機構,如果而家有個人,幾十歲人先至去創業(無論係第一次定係第N次),大家會點睇?
(除非你係「i-banker放棄高薪厚職,創業闖出一番新天地」囉)
Welcome to the real (start-up) world.
[youtube url=”https://youtu.be/uVKaPkoQQUU” autohide=”1″ controls=”0″ disablekb=”1″ hd=”1″ rel=”0″ showsearch=”0″ showinfo=”0″]
本文獲sor9y授權原文轉載至winandmac.com。請勿隨意複製或轉載至其他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