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 ,

《攻殼機動隊》Ghost In The Shell影評  幾賞心悅目

熱愛科幻作品的人士,應該對《攻殼機動隊》絕不陌生,這套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漫畫作品,故事講述 2029 年的未來世界,人類掌握人體與電子機械義肢、器官、儀器結合成為成為半人半機械的「生化人」。

由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主角「美華」在一次恐襲後被救,但由於肉體受損至不能恢復,所以只能將大腦植入機械身體成為第一個生化人,並加入追捕各種新型科技犯罪的「公安九課」成為「少佐」。雖然大難不死,但美華失去了受襲前的記憶,隨著追查一宗涉及改造她的「阪華機械」的要員及科學家被連環大腦入侵及殺害案件,美華逐漸得知自己真正身分和背後陰謀。

筆者小時候有看過第一部《攻殼機動隊》電影,因為年紀太小,所以對原著劇情和畫面印象不深,都是在睇電影前稍為重溫一次《攻殼》的世界觀,用「少原著負擔」的心態來看。以往動漫改編而成的真人電影,不少都因為和原著相距甚遠、經典場面欠奉,而令人失望,不過《攻殼》電影主軸,仍然有不少地方探討和帶出在過度科技的社會下,如何界定「人」的定義,而且很多經典場面,好似女主角被製成生化人的過程、由大樓一躍而下時,啟動光學迷彩、獨自潛水等情節,頗忠於原著,還原度高。另一方面,假如細心留意 Scarlett 在戲中日常步行、活動動作,加上少情緒、機械感的聲線,令人覺得她好「機械人」,所以當失去人類觸感的她,對自己是人類定機械人疑惑時,更能引導人進行哲學討論空間。

從電影再看科技進程發展,自工業革命開始,現代醫學將人、人體視之為機械零件,器官壞了可以換別人的器官、用幹細胞培育器官、3D 打印器官、甚至利用機械義肢、電子零件取代人體、加強人的機能;對大腦神經路線圖研究、透過智能裝置以大數據方式收集人類行為、「Alpha Go」一類 AI 發展,對人類思考方式研究愈深,就愈感受到機械擁有意識的可能,界定「人類」定義愈來愈模糊,過度科技令人產生自我認知恐懼。近年,駭客開始研究連結人機的介面等,都令《攻殼》中駭入人的意識、電玩《Watch Dog》中駭客操控智能物件、動畫《Phyco-Pass》、電影《Matrix》以電腦系統統治人類等科幻情節,已經越來越真實。要如何對待過度科技化的世界,是擁抱它還是拒絕?也許是我們作為第一代智能網絡開拓者需要好好考量。
[the_ad id=”41111″]
[ae-fb-embed url=”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inandmachk/videos/1682959275064354/” width=”720″]

說回電影,雖然改編的故事劇情發展容易估計,但整體上電影很精煉鋪排各劇情,令它節奏很明快,九課的要員都有適當登場,打鬥動作場面配合豐富的 3D 特效,幾賞心悅目,而且文、武戲平衡拿掐得好,無論是《攻殼》迷還是當成著通科幻動作片,也值得一看。

記者:莊家

記者:阿鬼

天生火爆,用一團火和光合作用,繼續盡力發聲做記者。